admin 发表于 2018-5-28 09:54:49

证券时报:数字加密资产并非“宝矿

以比特币、以太币为代表的数字加密资产,近年来成为投资界的新宠。作为数字加密资产底层技术的区块链,也成为社交媒体的热搜词。随着社会关注度提升,资金流入持续扩大,数字加密资产价格出现了大幅飚升和剧烈波动,并出现了代币发行(ICO)及其变形(IFO),数字加密资产“挖矿”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。说到底,数字加密资产并非无风险的“宝矿”。

数字虚拟货币更适合被界定为数字加密资产。



2015年9月9日,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(CFTC)首次确定比特币和其他虚拟货币正被合适地定义为大宗商品。在2018年3月19日至20日的G20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上,各国代表对加密数字货币监管进行了讨论,认为加密数字货币缺少主权货币的许多特质。在随后发布的公告中,将数字货币定义为资产,而非货币;数字资产一方面具有技术创新性,利于提高经济效率和包容性;另一方面易滋生避税、洗钱等问题,在特定情况下会影响金融稳定性;包括比特币在内的加密数字货币的匿名性,容易成为洗钱渠道,成为非法交易温床。

而加密数字货币价格剧烈波动受到投机力量驱动,更符合资产投机的本质。随着社会关注度显著提升和资金扩大流入,加密数字货币已经成为受投资投机力量驱动的数字资产。据Coindesk对世界各国4000名比特币持有者的调查,比特币持有者91.8%为男性,72.5%为白种人,65.8%为技术人员,主要是以投资为目的。2013年夏季以来,比特币在中国的交易额已经超过世界交易额的40%。过去几年,加密数字货币价格出现了持续较快上涨,特别是2017年以来出现了价格急剧飚升和大幅暴跌。2017年9月2日,比特币价格涨破5000美元,创历史新高。但受中国政府禁止ICO影响,比特币价格一路雪崩,2017年9月3日凌晨一度跌破4500美元,跌幅高达500美元;以太币同样从390美元一路跌至340美元,跌幅达13%。

数字加密资产存在无限扩容风险。代币发行(ICO)是区块链项目募集资金的一种方式,不同于IPO(首次公开发行),ICO是以数字货币而非法定货币作为公开募集对象,又以发行新的数字货币作为回报。在技术层面,大部分代币系统是通过比特币平台为基础,重构一条区块链,然后在上面使用新的规则发行新的数字虚拟货币。为了保证新的数字虚拟货币价值得到市场认可,将其与比特币挂钩,这相当于用比特币作为储备来发行代币。

从形式上看,虽然ICO募集的是数字货币,但因为数字货币在现实世界里可用法定货币进行交易,实质上ICO仍是IPO的一种变相方式,并没有脱离金融属性,既容易成为洗钱、诈骗等犯罪行为的通道,也容易被利用成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工具。ICO热度上升推动了数字货币价格的炒作,数字货币价格飚升又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ICO项目,导致ICO与发行项目本身关系越来越疏远。2017年9月4日,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公告,宣布“ICO是未经批准非法融资行为。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。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做出清退等安排,合理保护投资者权益,妥善处置风险”。

ICO被禁后,币圈又出现了IFO,也即区块链硬分叉。从技术层面分析,数字货币赖以支撑的区块链存在两种形式的分叉。软分叉是指当区块链系统中出现了新版本的软件(或称协议)后,新旧节点相互接受对方产生的区块,双方始终工作在同一条链上;软分叉不会创造新的数字资产。硬分叉是指当区块链系统中出现了新版本的软件(或称协议)后,新节点能够接受分叉前旧节点产生的区块,但旧节点拒绝接受新节点产生的区块,导致同时出现两条链的情形;由新节点形成的区块链将创造新的数字资产。

目前世界上已发生多起硬分叉事件。2016年,以太坊上的项目DAO因自身漏洞导致黑客窃取了当时价值约6000万美元的以太币。2016年7月,以太坊开发团队通过修改以太坊代码,强行将该项目所有资金全部转到一个特定的退款合约地址,“夺回”黑客所控制的DAO合约币,原本持有以太币(ETH)的则以1﹕1比例“免费”获得了(ETC)。因部分矿工并不认同这个修改,于是形成两条区块链:一条为以太坊(ETH),另一条为以太坊经典(ETC),各自代表不同社区共识。2017年12月,Digital Assets Group团队宣称为解决以太坊所缺乏的分布式存储和分布式计算能力,对以太坊进行硬分叉,新的数字资产命名为以太雾(ETF)。部分开发者和“矿工”于2017年7月对比特币进行硬分叉,新的分叉币命名为比特币现金(BCH);当年11月-12月,一些团队还以改进比特币技术缺陷为名进行硬分叉,分叉币包括比特币钻石(BCD)、比特币黄金(BTG)等十多种。

应该看到,区块链技术的软分叉不会创造新的数字资产,而硬分叉技术将使原有数字虚拟货币持有者“凭空”拥有与分叉前相同数量的新数字虚拟货币,在效果上相当于一次代币发行(ICO),造成数字资产扩容风险。值得注意的是,区块链硬分叉并不涉及面向投资者募集比特币、以太币等数字虚拟货币,规避了代币发行(ICO)可能面临的政策法律风险,既可以承接原区块链庞大的用户群体,也能预挖一定比例分叉币坐等升值。

数字加密资产“挖矿”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。当前获取数字货币方式有三种:作为商家收取数字货币、线上交易所购买或线下通过中间人购买、“挖矿”。所谓“挖矿”,实际上是利用穷举随机数算法最终得到区块的交易计账权。

随着比特币价格飚升,“挖矿”的设备和算力也一路升级。从最初的CPU挖矿,到第二代的显卡挖矿,经历过短暂的FPGA挖矿时代后,迅速进入专用芯片(ASIC)挖矿时代。目前,矿机芯片的工艺升级差不多3个月时间进化一代。可以说,数字货币“挖矿”已经高度专业化,不仅要有较高原始投入,专业的管理能力,而且更需要有充足、低廉获取电力的渠道,这实际上也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。
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证券时报:数字加密资产并非“宝矿